分享園地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傳道書 7:2

連續兩個星期六,我都出席參加喪禮,更要負責主理其中一個。第一個喪禮,是紀念一個九個月大的嬰孩,她由出生至離開世界都住在不同的醫院,沒有機會住在父母為她準備的漂亮房間。第二個喪禮,是紀念一位九十七歲的長者,生在越南,七十年代以難民身份到美國,開始新生活。

嬰孩的父母是對可愛的年輕人,對神有著單純的信心。當醫生警告他們嬰孩身體可能有嚴重病患時,他們與教會弟兄姊妹分享,決定仰望神,不作墮胎手術,大家懇切禱告。那位長者為人積極努力,失去了在越南的豐裕生活,在美國重新𡚒鬥,六七十歲仍然到學校上課,開創新事業。他有四名女兒,其中有信主的,常為他禱告,分享福音。他的親家邀請我去探訪。後來我更有幸為他施洗。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但相同的是上主的垂顧與恩典。嬰孩名字是 Karis,是希臘文的『恩典』。父母的分享見證了神的憐憫和同行,鼓勵了禮堂中坐得滿滿的年輕人。Baby Karis 經歷了多次手術和不同治療,在媽媽懷抱中離開。 喪禮後,一位從事婦產科工作的姊妹哭著問我嬰孩得救的問題。上主籍 Karis 祝福了很多人,包括了那位日後必會接觸無數年輕父母的姊妹。長者的追思禮充滿溫馨和音樂。長者的其中一位孫子和大學清唱組合獻詩,大家回想老人家傳奇的一生。最後階段接受耶穌,安然在家人的圍繞下離世。

我想起主耶穌講的『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主人在收割季節找臨時工,早上六時開始做工的,跟下午三時才開始作工的,得同樣工價。神是否不公平?神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衪要如何恩待一個人,有絕對的主權。救恩是我們都不配有的,誰都沒有資格在這事情上發出挑戰。人心中會這樣問,是證明人對『公義』的追求,反映出在人心底中的『神的形像』。最高的公義就是神的愛!

生命不在乎長短,九個月和九十七年的差別是我們在永恆的這一邊的計算,神在永恆的另一邊,看法大大不同!生命不在乎長短,上主的恩典依然同在!

孔夫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這跟聖經的教導不一樣。聖經要我們從死亡,這人人都要走過的,去學習生命的功課。我們不知明日如何,我們甚至不知今日會如何!但我們知道上主天天跟我們一起,牽著我們的手!

魏牧師

〔歡迎純正成員投稿『純正快訊』,彼此交流。請把分享電郵魏牧師或劉傳道。多謝!〕

每週靈修

『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                           耶利米書 9:23

聖經的教訓常跟社會文化大相逕庭。美國的文化強調肯定,某程度上已到達誇口的地步?你誇口甚麼呢?我曾為自己的教會誇口,因為我們彼此關懷、切實相愛。我曾為敬拜隊誇口,因為他們實在出色,滿有恩賜,讓我投入敬拜。我曾為自己家人誇口,因為他們太好、太可愛了。難道這都不合乎聖經教導嗎?

是的,嚴格來說,誇口真的是不合聖經原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誇口讓我們的焦點離開了神,落在誇口的人或物之上,漸漸忘記厚賜一切恩典的神。誇口往往變成驕傲,而驕傲往往就是敗壞的開始。以色列歷史中的第一個王掃羅,是極其出色的人物,起初他也是蠻謙讓的,但後來卻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一步一步走向失敗。同樣情況,在不同的人、機構、教會、甚至國家中出現。

假若上主給我們一些恩賜或恩典,有任何的成績,我們都應存謙卑的心到衪面前獻上感恩,把榮耀頌讚都歸回那惟一配得的神!我們可以享受神的恩典、奇妙的作為,但千萬要小心不要誇口。而使徒保羅更給了我們一個挑戰,他說:『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 12:9)。有智慧而不因智慧誇口、有勇力而不因勇力誇口、有財物而不因財物誇口;相反,是為自己的不足和軟弱誇口!奇妙嗎?但這真的是聖經教訓。

宣教角落

泰國:從十月廿六日開始,懷孕二十週的墮胎仍是合法,此前的限期為十二週。對這佛教國家而言,是次轉變可說是極其重大,特別是在 2020 年二月前,墮胎一般仍是違法的。那時,泰國憲法法庭將接受或施行墮胎手術的刑事懲罰,判定為違憲。一年後,泰國國會通過了十二週限期的法例。這個位處東南亞、以佛教為主(上座部佛教徒佔人口九成)的國家,墮胎法例一向都是比其他國家嚴厲得多的,因為禁止殺生是他們的首要戒律。可是,泰國社會對未婚媽媽及青少年懷孕者都存著極大的羞愧感及經濟壓力,引至她們轉向從事非法墮胎者,或以精神病為理由申請墮胎。這次墮胎法例的更改, 反映焦點從胎兒身上轉到母親. 一些基督徒和佛教徒基於生命皆神聖的信念, 聯合反對新的墮胎法例. 他們也擕手於草根階層推行性教育, 並爭取政府撥款援助單身母親, 希望能減少墮胎. 部份傅傳道人向剛經過墮胎手術或意外懷孕的婦女, 提供輔導支援. (『今日基督教』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