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園地

確診感染新冠後自動隔離,適逢香港舉行培靈研經大會。既然被困家中,就更多機會聽直播,得益良多。

晚堂講員馮浩鎏醫生,是海外基督使團的國際總主任。海外基督使團就是戴德生牧師創辦的中國內地會。馮醫生多年從事宣教,對宣教歷史更如數家珍。我想因為他的崗位,他能接觸不少鮮為人知的歷史資料。在講道中,他也分享了一些感人的事蹟。以下是其中一個。

一九零零年,中國發生反基督教運動,不少宣教士被殺,教堂被毀。短短數個月中,內地會有五十多位宣教士被殺,另有二十多位宣教士子女蒙難。戴德生寫信給支持他的弟兄姊妹,他說:『我甚麼都不能做,不能讀經,不能禱告,我只能信靠!』後來動亂結束,清政府在外國壓力下需向各宣教機構賠償。有些機構要求賠償二百萬美元,那是當時的天文數字。你猜猜戴德生的內地會要求多少?答案是零!

戴德生及其同工經禱告考慮後,決定不作任何賠償要求。他說我們來中國時,已預計了犧牲生命的結果。我們的目標是要中國人明白神的愛,接受福音。這個決定感動了很多朝廷官員及一般百姓。馮醫生在講道中就讀了一段當時山西省巡撫(相等於現時的省長)發出的官函,高度表揚內地會的工作,更呼籲國民尊重及認真認識基督教的真理。

我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穌。旁邊的強盜、羅馬士兵、猶太祭司長及文士都在嘲諷他,說他不是可以從十架上走下來,救自己也救別人嗎。耶穌可以下來嗎?當然可以,他更可以吩咐天使下來,把所有釘他十架的人即時消滅。他可以,但他選擇留在十架,完全順服在神的心意。中國人有句話說:『非不能,不為也!』戴德生絕對可以要求賠償,但他決定不要求!

信耶穌,不是失去自由,而是得到不做某些事情的自由。神看重的,就是在選擇的那一刻,我們明白他的心意,放下自己,討他的喜悅。

魏牧師

〔歡迎純正成員投稿『純正快訊』,彼此交流。請把分享電郵魏牧師或劉傳道。多謝!〕

每週靈修

憐憫、自憐、禱告 (詩篇 77:1-20) 

憐憫是人眾多感情中最高尚的其中一種,而自憐則是最不高尚的。憐憫讓我們設身處地的進入別人的痛苦中,從而產生相應的行動。自憐不單沒有這種能力,更使我們錯看事實,蠶食我們的情緒健康。

解決方法可說是眾所周知,但卻不一定是廣被使用。那就是禱告。禱告這行動十分敏銳,能讓我們真誠面對心中的自憐,但同時又十分堅強,不叫我們被自憐完全侵吞。開心禱告的動機,往往是源於自憐。但在禱告中,自憐會遇上那更強大、健康的力量,在過程中被更新、改變。

詩篇第77篇差不多可以平分為兩半,第一至十節和第十一至二十節,但兩半內容卻大異其趣。第一部分是徹頭徹尾、毫無掩飾的自憐; 第二部分卻是澎湃、滿有恩典的情懷。是憐憫,完全沒有自己的憐憫。

自憐雖然是條死路,但禱告沒有禁止它。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禱告的起點,但我們不要害怕終點將會是不同的地方。詩人開始時為自己感到極其難過,問了很多問題。但結束時,他唱了一首舊歌,頌揚神的大能及恩典!

不要擔心你開始禱告時說甚麼,但千萬不可讓它成為終點。讓它們帶領你走到更高之地,就在那裡,自憐被轉化,成為讚美!

(“The Message Devotional Bible”, Eugene Peterson, p. 441)

宣教角落

紐約市:具一百四十年歷史的,隸屬美國宣道會的宣道大學(Alliance University) 因多年的經濟困難,將於八月三十一日關閉。這以往以『乃役學院』(Nyack College) 之名廣為人知的學院,是美國基督教大學經濟危機的最新近傷亡者。自疫情以來,先後有十八間基督教大學倒閉。但宣道大學在福音派院校中,也因其種族多元而獨樹一幟。今年學生為例,拉丁裔佔 34%、黑裔佔 30%、亞裔佔 9%、其他國際學生佔 11%。該校隸屬的宣道會(Christian & Missionary Alliance) 於1880年於紐約市開始,學校不久就開展訓練宣教士及傳道人的工作。該校畢業生眾多,牧養不少紐約市的教會。近年,宣道會對學院提供大量經濟支援,以面對危機。現時的方案包括了維持神學院的運作(神學院屬於大學的研究院)。大學董事會決定終止大學的操作,隨即通知教職員及學生。校友們雖然一直知道學校多年來身陷嚴重經濟挑戰,但聽到消息後,大多仍以『震驚』來表達心情。因最新進展於暑假期間發生,有關學校關閉的通知需用電子平台進行。學方已聯繫所有就讀的學生,及原本已被錄取於秋季開學的 683 位新生。

(『今日基督教』,2023年7月號)